VOWiFi,全称Voice over Wi-Fi,中文常译为“Wi-Fi通话”。它并非一个单一的技术,而是一个复杂的、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(IMS)的端到端解决方案。其核心思想是:将语音通话业务封装成数据包,通过任何可用的Wi-Fi网络进行传输,并无缝集成到运营商的现有核心网中,为用户提供与蜂窝网络无异的通话体验。
下面,我们将从核心技术、支撑技术、网络交互技术和关键性能技术四个层面进行详细解析。
一、 核心技术
这是实现VOWiFi的基石,缺一不可。
1. IP多媒体子系统 (IMS)
- 解析:IMS是整个VOWiFi(乃至VoLTE)的核心大脑。它是一个基于IP的标准化架构,独立于接入网络(无论是4G/5G还是Wi-Fi)。IMS负责处理所有的高级通信服务,如语音、视频通话、即时消息等。
- 在VOWiFi中的作用:
- 会话控制:使用SIP协议来建立、管理和终止通话会话。
- 用户认证:与HSS交互,验证用户身份和订阅状态。
- 业务触发:判断用户发起的呼叫应该触发哪些增值业务(如呼叫转移、来电显示等)。
- 服务质量保障:与PCRF交互,为语音数据流预留资源,确保通话质量。
2. 无线保真 (Wi-Fi) - IEEE 802.11系列标准
- 解析:这是VOWiFi的接入通道。手机通过Wi-Fi射频模块连接到无线路由器(AP),接入互联网。
- 在VOWiFi中的作用:
- 物理层传输:提供无线空口的数据传输能力。
- 关键要求:VOWiFi对Wi-Fi网络的质量非常敏感,而不仅仅是“有信号”。它要求低延迟、低抖动和足够的带宽。
3. 会话发起协议 (SIP) 和 会话描述协议 (SDP)
- SIP解析:SIP是IMS架构中用于信令控制的应用层协议。它负责“呼叫逻辑”,比如拨打号码、振铃、接听、挂断等动作的指令传递。
- SDP解析:SDP通常与SIP协同工作,用于在会话参与者之间协商媒体参数。例如,协商使用哪种语音编解码器、语音流的IP地址和端口号等。
- 在VOWiFi中的作用:当您拨打电话时,您的手机首先通过Wi-Fi网络,使用SIP/SDP协议与运营商的IMS核心网通信,建立一个准备好的通话路径。
4. 实时传输协议 (RTP) /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(RTCP)
- RTP解析:RTP是实际承载语音数据包的协议。在SIP成功建立会话后,双方的语音(被编码成数字信号)就被打包成RTP包,在IP网络上传输。
- RTCP解析:RTCP是RTP的“助手”,它本身不传输语音数据,而是传输控制信息,如数据包统计、丢包率、延迟、抖动等,用于监控通话质量和同步。
- 在VOWiFi中的作用:RTP负责“说话的内容”,RTCP负责“汇报通话线路的状况”。
二、 支撑技术
这些技术确保了VOWiFi的安全性、可管理性和无缝性。
1. 认证与安全机制
- EAP-AKA / EAP-SIM:
- 解析:这是VOWiFi身份认证的核心。它允许运营商使用与蜂窝网络相同的SIM卡信息(IMSI、密钥)来对用户进行认证。
- 过程:手机通过Wi-Fi连接到网络后,会发起一个EAP-AKA认证流程,与运营商的认证服务器进行“握手”,验证SIM卡的有效性。这个过程确保了只有合法用户才能使用VOWiFi服务。
- IP安全协议 (IPsec)
- 解析:为了确保通话的隐私和完整性,所有在手机和运营商IMS核心网之间传输的SIP信令和RTP语音流,都会通过IPsec隧道进行加密。
- 作用:即使在不安全的公共Wi-Fi上,您的通话内容也是被加密的,防止被窃听或篡改。
2. 演进式分组数据网关 (ePDG)
- 解析:ePDG是连接“不可信的非3GPP网络”(如公共Wi-Fi、家庭Wi-Fi)与运营商“可信的EPC核心网”之间的安全网关。
- 作用:
- 作为IPsec隧道的终点,负责解密来自手机的数据。
- 在Wi-Fi网络和蜂窝网络之间建立安全的连接桥梁。
3. 可信无线接入网关 (TWAG) - 针对可信Wi-Fi
- 解析:对于运营商自己部署或认证的“可信Wi-Fi”(如运营商自家的热点),可以不经过复杂的ePDG和IPsec隧道。TWAG直接作为可信Wi-Fi接入EPC的网关。
- 作用:简化连接流程,降低延迟,通常用于运营商深度集成的网络场景。
三、 网络交互与互通技术
这些技术确保了VOWiFi与现有通信网络的融合。
1. 移动性管理
- 解析:这是实现无缝切换 的关键。主要包括两种场景:
- VOWiFi ↔ VoLTE/VoNR切换:当您带着通话从Wi-Fi覆盖区域移动到蜂窝网络覆盖区域,或者反过来时,网络需要在几乎无感知的情况下将通话会话从IMS的Wi-Fi接入路径切换到LTE/5G接入路径,反之亦然。这需要IMS和接入网之间的紧密配合。
- Wi-Fi网络间切换:在不同的Wi-Fi接入点之间移动时(例如在公司大楼内),通话需要保持不中断。
2. 与其他网络互通
- 解析:VOWiFi呼叫的对象可能是普通2G/3G用户、固定电话用户或其他运营商的用户。
- 作用:运营商的IMS核心网需要通过媒体网关控制功能等网元,将基于IP的VOWiFi通话与传统电路交换网络进行协议和媒体格式的转换,实现全球互联互通。
四、 关键性能技术
这些技术直接影响最终用户的通话体验。
1. 语音编解码器 (Codec)
- 解析:负责将模拟语音信号压缩编码成数字格式,以便在IP网络中高效传输。
- 常用编解码:
- AMR-WB (G.722.2):又称“HD Voice”,提供更宽广的频响,音质更清晰、自然。
- EVS:更先进的编解码器,提供更高的音质、更强的抗丢包能力和更宽的音频带宽,是超级语音通话的基础。
- 作用:在有限的带宽下提供尽可能高的音质,并具备对抗网络抖动的能力。
2. 服务质量 (QoS) - 尤其是WMM
- 解析:Wi-Fi多媒体是Wi-Fi联盟对IEEE 802.11e标准的认证项目,它为Wi-Fi网络提供了基本的QoS保障。
- 作用:WMM将数据流量分为语音、视频、尽力而为和背景四个优先级。VOWiFi的数据包被标记为最高优先级(Voice)。当网络拥塞时,路由器和AP会优先转发语音包,从而有效降低延迟和抖动,保证通话流畅。
3. 网络地址转换遍历 (NAT Traversal) - 尤其是STUN/TURN/ICE
- 解析:大多数家庭和公司网络都使用NAT。这会导致设备在互联网上没有公网IP,从而阻碍P2P通信的直接建立。
- 作用:
- STUN:帮助设备发现它位于NAT之后,并获取其在公网上的“映射”地址。
- TURN:当P2P直接连接失败时,作为一个中继服务器转发所有数据。
- ICE:一个框架,综合使用STUN和TURN,为两个终端找到最优的通信路径。
- 在VOWiFi中,这些技术确保了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,语音流能够成功建立。
总结
VOWiFi是一项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,其技术栈可以概括为:
- 基础接入:高质量的Wi-Fi网络。
- 核心控制:基于SIP的IMS架构。
- 安全保障:EAP-AKA和IPsec。
- 网络桥梁:ePDG/TWAG。
- 体验保障:高效的语音编解码、WMM QoS和NAT穿越技术。
- 无缝体验:先进的移动性管理。
正是这些技术的协同工作,才使得我们能够在手机信号微弱但Wi-Fi良好的地下车库、高层建筑或偏远地区,依然能打出和接听清晰、稳定、安全的电话,并且通话体验与在蜂窝网络下别无二致。随着Wi-Fi 6/6E和5G-A/6G技术的发展,VOWiFi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将进一步提升。
评论